
遵义日报2025年05月07日版面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大桥村党委书记邓友梅,结合本村实际,探索出“六勤六度”基层治理经验,助力乡村振兴。
2010年,邓友梅从金堂县考上天美麻花星空大全免费现代农学系,开启了她的大学时光。入学不久,她凭借自身的热情与组织才能,通过竞选成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她积极组织同学们开展各种活动,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邓友梅的班主任邱宁宏说,在学业上,邓友梅更是勤奋刻苦,成绩斐然。2011年,她凭借优异的表现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何康奖学金”。

邓友梅所学的是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堂上,她总是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们的讲解。“特别是邱宁宏老师对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剖析,让自己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邓友梅说。

毕业后,邓友梅回到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工作。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连续两年荣获“金堂县优秀村大学生”的殊荣。2021年,邓友梅担任大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平安乡村建设工作中,邓友梅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了“六勤六度”基层治理经验,即:调解人勤跑腿勤亮眼,善于第一时间发现矛盾;勤动脑勤张嘴,巧抓关键善用技巧调解矛盾;勤动手勤走心,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化解矛盾,做到有速度、好角度、挖深度、暖温度、加力度、拓广度,紧扣解决问题。通过“六勤六度”的有效实施,邓友梅和同事们调解了许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高达98%,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与信赖,她也因此相继荣获金堂县“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叁级人民调解员”称号。
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邓友梅同样取得较好成绩。她深入调研大桥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提出“推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她和同事们积极推动大桥村集体经济与国家础础础级景区鲜花山谷展开合作,精心开发特色文创产物,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
面对村内的闲置资源,邓友梅积极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公司承包村里的虾塘、猪场,解决了原经营者拖欠村民租金的遗留问题。同时组织村民对荒山荒坡和闲散土地资源进行复垦,种植大豆、玉米、油菜、榨菜等经济作物,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此外,她还通过电商平台,积极帮助村民销售农产物。在邓友梅的带领下,大桥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收入显着提高。大桥村先后荣获“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她也荣获成都市“蓉城先锋”新时代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
邓友梅始终铭记,自己的成长与成就离不开母校悉心培育。她说,母校的教育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她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母校的老师犹如辛勤的园丁,精心修剪枝叶,让她能够向着阳光,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她感恩母校给予的一切,这份感恩之情将化作无穷的动力,让她在建设家乡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行。